作者: 东莞市百妥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发表时间:2016-10-24 14:18:56浏览量:3171【小中大】
一、 中小企业发展成就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发展水平不断跨上新的台阶。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含持照个体工商户)约3700万户。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4.9万家,实现总产值49.8万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0.1%和240%。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国60%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全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加大了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切实提高认识是做好中小企业工作的根本前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激发中小企业活力的根本途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这是做好中小企业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经验,应当在今后工作中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完善。
主要表现在:
(一)中小企业基础薄弱、发展质量低我国千人拥有中小企业约28个,低于发达国家平均的45个,略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的25个,但是其中80%为平均规模只有2?3人的个体工商户,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停留在家庭经营阶段。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经营粗放,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和“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市场竞争,在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员工“工资待遇低、社保不到位、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问题普遍存在。据统计,我国中小工业企业的产品增值率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另外,我国中小企业成活率低、寿命短、抗风险能力差,平均寿命仅为3.7年,相比欧洲和日本的12.5年、美国的8.2年,存在较大差距。
(二)市场进入仍有不少障碍
在我国,准入管制和前置审批妨碍中小企业市场进入的问题比较突出。当前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1756.073,-7.73,-0.44%)、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国防工业等领域的准入管制方面对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歧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难以进入。国务院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并落实了部委分工,但受垄断行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制约,工作进展缓慢。一些部门为了方便监管,过多过滥设置前置审批手续,增加了企业负担,这也是造成有些中小企业无照无证经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沿海某省会城市要求个体工商户办理工商登记时必须提交房管部门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房管部门为避免担责设置了十余项前置审批,每项审批都费时费力。这些部门热衷于设置前置审批有深层次原因,不少业务主管部门借高门槛减少监管成本,也不排除个别部门为揽权推责以设置高门槛代替合理监管。
市场垄断也是妨碍中小企业进入的重要障碍。如有些垄断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将业务延伸到竞争性环节,利用交叉补贴获取竞争优势;有些大型连锁超市涉嫌滥用市场地位,随意拖延占用中小企业的货款或收取费用。中小企业处于市场弱势地位,最容易受到市场垄断的挤压和伤害。
有些政府部门的不合理政策也影响中小企业创立和发展。如政府在土地供应方面重视大企业忽视小企业,在城市规划中未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需求,在产业园招商中设置门槛过高,在政府采购中未给中小企业应有的空间等。
中小企业税负总体较重。我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体,导致盈利水平较低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实际税负偏重。我国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税负标准虽然相同或大致相当,但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各种名目的直接或间接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但力度有限,而且一些减免税政策因认定成本高导致实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扫一扫,关注我们